雪是从大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结而成。云中的低温使得水蒸气结成冰晶,当气温够低时,冰晶落到地面仍是雪花时,就是下雪了。雪在融化时会吸热,所以融雪时地面气温会比下雪时低。 雪形成的条件是,大气中需含冷的冰晶核,充分的水汽,以及气温在0℃(冰点)以下。 鹅毛大雪“合体”而成所谓的鹅毛大雪,其实并不是单个雪花,雪花从云中下降到地面,路途很长,多个雪花很容易互相攀附合并在一起,这种由许多雪花粘连在一起,甚至经过多次的合并而形成的大雪片,就是我们所说的鹅毛大雪。我们见到的从天空中降落的单个雪花晶体的直径一般为0.5至3毫米,但经过多次合并形成的大雪片,最大的直径可达15毫米左右。 温度越低雪花反而越小雪花晶体的大小,与水汽凝华结晶时的温度密切相关。天气越冷,气温越低,雪花晶体越小,在天气十分严寒时,形成的雪花晶体,其直径往往不到0.05毫米。气象科学家做过这样的观察:当空中温度–8℃至–5℃时,形成棱柱状冰晶;当–5℃至–3℃时,形成针状冰晶;当温度为–3℃至0℃时,生成薄薄的六角板状冰晶,可见,在温度为–3℃至0℃时,雪花形状最大、最完整。在非常严寒时形成的雪花晶体反而很小,几乎肉眼看不见,只有在阳光下闪烁时,人们才能发现它们像细粉状,这种雪被称之为干雪。 雪降落的过程被称为下雪或降雪云中温度低于0℃的许多小云滴在冰晶上互相碰撞凝结形成雪珠,小雪珠是由许多细白的冰粒聚集而成的。当冷空气逐渐向前推移,上升气流减弱,云中水汽直接在冰晶上凝结成较大的形态,此即我们所见到的雪花。 如果温度接近冰点,则会落下湿雪,形成较大的雪花,特别是无风的时候。大型的星形雪花直径可达5到7公分。多数的雪花在落下地面的途中会融化成雨,只有当接近地面的空气够冷,才能让雪花落到地面成雪。 能降雪的地方降雪一般形成于温带气旋周围、空气向上运动的区域中。雪可能会伴随着暖锋的天气系统里向极地方向降落。雷打雪可能发生在气旋的逗号头里和大湖效应的降水带里。在山区,上坡气流在上升过程中在山坡的迎风面达到临界点,如果这时空气够冷的话,也可能有降雪发生。 |
你对这个答案满意,或者你觉得在所有答案中这个答案较为合理,或者你觉得作者付出了辛劳,你可以采纳他的答案,这可以对作者的一种鼓励、一种肯定,可以促使作者更加有热情。如果你认为此答案比较满意请及时采纳,不要辜负了回答者!